外国文学评论杂志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RCCSE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内刊号:CN:11-1068/I
国际刊号:ISSN:1001-6368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外国文学评论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创刊时间:1987

出版周期:季刊

国内刊号:11-1068/I

国际刊号:1001-6368

邮发代号:82-325

刊物定价:220.00元/年

出版地:北京

首页>外国文学评论杂志
  • 杂志名称:外国文学评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1-6368
  • 国内刊号:11-1068/I
  • 出版周期:季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RCCSE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介绍

《外国文学评论》(CN:11-1068/I)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本刊栏目设置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研究、书评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RCCSE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投稿须知

1.请不要把稿件邮寄给个人,以免影响审稿和发表。

2.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3.需注明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

4.摘要:即摘取论文的观点,是文中观点的高度浓缩。要求在100字以内。

5.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以便联系。

期刊引用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往期文章
  • “来吧,品尝教堂神秘的筵席”: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圣餐观

    十六世纪欧洲天主教和新教各派之间围绕圣餐展开了激烈争论。威尔士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在圣餐和与此相关的味觉主题上花费大量笔墨,也对欧洲大陆激烈而复杂的圣餐之争给予了特有的回应。赫伯特的圣餐观有着从激进到温和的转变过程,呼应了当时英国国教反对争议的立场。本文认为赫伯特的圣餐观与新教改革派具有一致性,而且在当时英国国教越来越重...

    作者:邢锋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伦敦塔、录事与恺撒:《理查三世》的历史书写

    本文从《理查三世》中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细节———伦敦塔的初建、录事的记录和恺撒的名誉———入手,讨论莎士比亚对伊丽莎白时期历史书写方式的呈现和反思,认为该剧不仅参与了都铎时期英格兰精神共同体的建构,还通过征引劳斯、维基尔、莫尔、霍尔、霍林谢德等人的历史记录,质疑并拆解了“都铎神话”。该剧对历史编纂方式的质疑、对历史和传说...

    作者:徐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从“反战”到“主战”——以与谢野晶子的“满蒙之旅”为中心

    1928年与谢野晶子的“满蒙之旅”被一些学者赋予了“晶子思想转变之契机”的重要意义,认为旅行后晶子从反对战争变为支持战争。本文在分析晶子的来华原因、还原其在华经历的基础之上,剖析晶子思想转变的内在原因,认为在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思想”与“感想”混淆的思维模式、思想产生途径及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晶子的思想表面呈现出不断变...

    作者:李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满洲”铁路叙述与日本帝国神话

    “满洲”铁路不仅使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层面上控制着中国东北的命脉,还在日本战时的文化政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满铁”设立了专门的文化部门,并力邀夏目漱石、菊池宽、室生犀星等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作家和学者创作了与铁路相关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展现列车窗外沿线的景观及其对人们时空感知方式的改变,为“满洲”赋予了新的形象与意义。...

    作者:朴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反叛的幽灵——马克思、本雅明与1848年法国革命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本文尝试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848年法国革命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批判入手,将他们置于革命年代的政治交往和表征斗争的过程之中,并以本雅明对波德莱尔的解释为参照,探讨这个群体在生活态度、政治态度与文化选择上的同一性。

    作者:梁展 刊期: 2017年第03期